1644年6月20日,重庆通远门的城楼上,响彻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。大明的瑞王朱常浩被残忍地绑在一根高达八丈的木柱上,张献忠亲自执刀,刀刃划破朱常浩的肌肤,当第一片肉被割下的瞬间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,城下三万投降的明军士兵的瞳孔骤然收缩——他们万万没有料到,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比凌迟更加惨烈的刑罚:所有降兵的右手掌将齐腕斩断,鲜血如泉涌般沿着长江北岸的悬崖洒落,染红了江面一片。此时,这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“重庆屠城”,正在以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,揭开了它的血腥序幕。这场战争的残酷,究竟到了什么地步?
张献忠,生于1606年陕西延安府肤施县,出身贫寒,父亲是一个捕快。年轻时,他因贩卖红枣被冤枉盗窃,被县衙判了三十大板,屁股上的伤疤成为了他终生的记忆。这段痛苦的经历,深深激发了他对权贵阶层的病态仇恨,尤其是对官员的暴力情结。每次攻破一座城,他必定下令先屠杀官吏,再屠杀那些绅士和富商。1630年,陕北爆发大饥荒,年仅24岁的张献忠开始号召农民起义,并自封为“八大王”。他如狼似虎般的战术,让敌人闻风丧胆——在荥阳,他提出“分兵定向”的策略,攻破凤阳后,命令手下将62名明朝官员活剥,甚至把俘虏的士兵绑在树上供新兵练习刺杀,残酷的方式令所有人都不寒而栗,这也使得他名声大噪,成为“杀人魔王”的代名词。
1643年,张献忠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,自封为帝。他的第一道命令便是:无论亲王宗室,还是平民百姓,统统斩杀!这一极端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明朝皇族的深仇,还为他后来攻占重庆时的疯狂举措埋下了伏笔。1644年春,张献忠率领20万大军向重庆进发。当时,重庆由明朝四川巡抚陈士奇守卫,驻军三万,依托重庆的天险——嘉陵江、长江与坚固的城墙,陈士奇信心满满,认为重庆牢不可破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张献忠却早已有了应对之策。他首先采取了“断颈战术”——挖掘地道攻破浮图关,这是唯一的陆路通道。守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突然遭到袭击,敌军纷纷崩溃。而张献忠更是卑劣至极,他将百姓绑在阵前,逼迫明军士兵开枪。三天内,这种残酷的策略几乎摧毁了守军的战斗意志。
接着,张献忠用降兵做诱饵,展开了攻心战。在6月18日,他故意放走数百名伤兵,让他们带回“投降不杀”的消息。当城门一度打开,接纳降兵时,藏在其中的敢死队突然发动袭击,瞬间将守门的士兵砍杀殆尽。张献忠进入重庆后,开口第一句话便是:“诸将听令,官吏尽诛,宗室必剐,兵丁断掌,百姓勿动。”随之,他开始执行一系列血腥的屠杀行动。
首先,四川巡抚陈士奇被抓后,张献忠命令斩去他的舌头,并讽刺他:“你不是能写奏章骂我吗?现在怎么不骂了?”然后,张献忠将重庆府137名官员全部押至朝天门,命令士兵用钝刀活剐,最长者甚至持续三天才死。连小小的抄家吏也未能幸免,《滟滪囊》记载,所有穿着官靴的人,都会被斩杀。
其中,最为人们熟知的暴行,莫过于瑞王朱常浩的死。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五子,在战乱中逃至重庆。张献忠亲自将他绑在八棱木柱上,四肢固定,用铁钉钉住,开始执行凌迟。据在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记载,张献忠每割下一个肉片,他便举杯饮酒,直到割满3357刀,瑞王死时依旧能怒视张献忠,而张献忠则嘲笑道:“汝朱家天子气尽乎?”这一切堪称残忍至极,创下了明末凌迟记录。
对于投降的三万明军士兵,张献忠更是施下“断掌刑”。他命令在长江边搭建108个断头台,每个台子配备三名刽子手,特制的弯刀将这些士兵的右手掌齐齐斩断。鲜血如泉涌,江鱼因为吸入血水而死,血流成河。据《蜀碧》记载:“掌落如飞,血涌成河,江鱼皆腹鼓而死。”这些士兵被丢到大巴山,任其自生自灭,而沿途白骨成堆,形成了“手掌路”。
张献忠此举并非单纯的屠杀,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虑。他通过屠杀官员与宗族,削弱了明朝的统治根基,同时通过断掌降兵的方式,制造恐惧,迫使其他城池不战而降。重庆府库的80万两白银,楚王府的珍宝,成了张献忠军队的重要资源。
在执行这些恐怖政策的背后,张献忠的个人仇恨和早年被压迫的心理蜕变也为其行径提供了动机。他曾说:“我年轻时被里正侮辱,今天我要让天下的官员都不能活。”这一番话揭示了他从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的心理路径,也解释了他为何在重庆达到了暴行的巅峰。
关于张献忠在重庆屠杀的具体人数,不同的史料有着不同的记载。《明史》称屠杀了十余万官民,《蜀警录》则提到“百姓存者十之三”。现代考古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,重庆通远门城墙下的三层人骨堆,显示出其恐怖程度,且大多数遗骨的右手掌骨上有整齐的切割痕迹。
无论史料如何记载,张献忠的重庆屠城无疑成为了明末战乱中最为极端的暴力事件之一。时至今日,关于这场屠杀的恐怖记忆依旧令人震撼。正如南明将领曾英所言:“贼之恶,不在流寇,而在嗜杀成性,视人命如草芥。”
重庆在张献忠屠城后,成了人们的噩梦。许多人逃入深山,四川各地官员纷纷逃离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,导致全川“无官治蜀”。即使南明收复重庆时,也只剩下几千名老弱病残。直到1659年清军入川,重庆才得以恢复生机,但“张献忠屠蜀”的传说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,成为暴政与残暴的警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